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昭陵六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砖石雕刻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3xxxx9909

流失过程

唐昭陵六骏石刻是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立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6块大型浮雕石刻,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一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文物描述

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昭陵六骏石刻原本在陵园最北端的玄武门东、西庑廊对称排列,总体呈阶梯状,由北向南渐次升高,马头都是朝向南方的祭坛。“昭陵六骏”选用精细石材,六块石材外尺寸大小基本一致,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厚约0.4米。每块石的四周均先预留凸起状的石边框,姿态神情各异的六匹骏马均取侧面像,采用雕凿石表达15厘米之深的高浮雕形式,其中三匹做直立状,三匹为奔驰状。

历史背景

“六骏”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所乘过的六匹骏马。唐太宗在隋唐之际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与战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贞观十年(636年)十一月,他在为自己营建昭陵时,想到了曾经与他屡立战功的六匹战马,决定用青石雕刻六骏的形象,并亲自为之作“赞”,以展现六骏的雄姿,同时炫耀他的武功。据传,唐太宗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石刻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这些骏马雕成以后安置在昭陵北面献殿前的东西两厢,故人们在习惯上称之为“昭陵六骏”。昭陵六骏即特勒(勤)骠、飒露紫、青骓、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这些马的名字大概都是唐太宗起的。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