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汉代有翼石兽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砖石雕刻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3xxxx9909

流失过程

1937年“七七事变”前,有外国人从该县吴村、十方村两处,以每件四百大洋的价格,买走三件被本地人称为“飞马”的石兽,从官庄火车站装运出境,下落不明。结合国外收藏记录判定,美国和法国馆藏的三件石兽的原始地点即今河北省内丘县,吴村两件,十方村一件。宾博所藏两件石兽,应是出自内丘县吴村的一对原物。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出于内丘十方村。

文物描述

宾博展出的一对有翼石兽位于中国厅中部南、北两侧,雄兽在北, 雌兽居南。雄兽头生独角,后腿之间有男根;雌兽头长双角。两兽下肢均已残断,躯体残长约2.1米。两兽硕大的兽头高昂,鼻梁耸起,瞋目张口,口吐长舌、拖至胸前;颈项挺直后收,突出圆弧形丰满胸腹;肩生半月形双翼,翼尾上翘;圆臀肥硕,长尾已断。

历史背景

汉代画像石最早的翼兽造型出现在山东。因为翼兽艺术题材源自西北,系自草原传入,总体观察翼兽传入中国的历史,翼兽作为外来的形象早已进入中国,早期可能接触很少,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地艺术家都已知道有翼兽这种形象,西汉早期玉雕翼虎已经非常普遍,从开始做画像石椁和画像石墓以来,山东、南阳或其他地区,都有可能先开始做翼兽石刻,这只是由一些具体的人做出的决定,因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西汉中晚期主要是山东和南阳;东汉时期所有制造画象石的地方都开始刻翼兽,这说明翼兽形像在汉帝国里是全面被接受的。 汉代艺术接受造型翼兽的时候,在作为传播中介的草原地区,这种形象也变少。公元前第二世纪巴泽雷克文化没落,取而代之的匈奴艺术中翼兽造型并不多。是故,汉人塑造的翼兽形象,虽然有遥远的外来源头,实际上到了汉代,是在早已吸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汉帝国艺术的组成部分。汉画出现的翼兽造型,均传承着战国时代两种构图:天界群兽(包括仙人羽猎和其他新兴主题),以及独立的高等级神兽形象(依然是翼龙和翼虎为主)。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