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十王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五代十国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清末民初,西方探险家、文物贩子借中国社会动荡,文化遗产保护薄弱之机,深入中国内地(如敦煌、华北等地寺庙、遗址 ),通过欺骗、贿赂、盗掘等手段获取包括此《地藏十王图》在内的文物,经非法走私渠道运往国外,后流入大英博物馆收藏 。
文物描述
图中间绘地藏菩萨,手持锡杖。半跏趺坐于山石上,左右方分别绘十王,十王各坐于桌前,桌上有账册,除一人身有盔甲外,其余九王均作文官打扮。地藏菩萨下方为审判罪人场面。画有崔判官,僧道明,狮子,牛首狱吏,挥笔吏和戴枷罪人。罪人在镜前观看自己曾犯下的杀牛罪。下端有比丘和供养人像。
此画是绘在深蓝色的绢底(大概是为象徵冥府设定的)上,地藏的脸部赋金彩,衣服和头光、台座的莲瓣上等都散嵌著菱形的碎箔。地藏两侧腾起代表六道的波形线,但没有插入如上图的象徵性的小像。地藏两侧伴随合掌的二童子,他们大概是《十王经》中记载的专司善和恶记录的善童子和恶童子。
十王各自执笏,在地藏莲华座下方的左右斜著跪列。其中,右列离地藏最近的王从其冕冠可以判断他是第五王,即阎魔王。他背後站著两个官人,其中一人怀裏抱著可能是记录簿的大卷物。与此对应的画面的左侧位置上,站著一个沉思的手执笔的王。前景中央似乎是著录《十王经》的僧道名、狮子,以及大概是请求地藏解救的亡灵的男人的身影。
历史背景
唐宋以来,中国民间宗教流行“冥界十王说”,其起源主要在于地藏菩萨信仰,而就现存的书籍记载,“十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初唐成都大圣慈寺沙门藏川所撰的《佛说十王经》之中。 人们对于十王的信仰开始还以宝卷和水陆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宝卷以说唱文学的形式杂采民间故事,以宣扬地狱与十王思想,而作为佛道水陆画,更以生动形象的艺术方式来表现十王信仰,因此至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宋代以来流传下来的一些精彩的十王图像。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