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七弦琴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该琴是通过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传入日本的,可能与遣唐使有关。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张七弦琴是在中国制作,于奈良时代传入日本。日本的筝有十三根弦,各弦底下皆有琴柱,拨弦弹奏,每一根弦发出一个音。然而,琴则是以手指按压琴弦,藉以弹奏出各种高低不同的音律。桐木制的琴身涂以黑漆,琴身上凿有二个纵长形响孔,琴面上镶有一列共十三个切成圆形的贝片,用来表示手指按弦的位置,亦即琴徽。琴首的凸起处及琴身尾端的部分以紫檀制成。

历史背景

在唐代开元12年(724年),一把精美的七弦琴由四川成都附近的九陇县制作,后来传到了日本。这把琴的主体采用桐木制作,并涂上了黑漆,显得古朴典雅。与普通的日本古筝不同,这把琴的13根琴弦可以通过手指按弦发出不同的音调,而不是每根弦只发出一个固定的音。 这些贝壳被切割成圆形,标示了可以拨弦的位置。为了使弦能够顺利通过,琴上还设有带状突起。背面上有两个竖长的回声孔,增强了琴的共鸣效果。 这把琴不仅是奈良时代传到日本的乐器,更是中国唐朝玄宗皇帝在位期间制作的珍贵墨宝。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作品之一,它在东亚音乐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