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彩骆驼俑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1957年,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流失过程暂无具体。
文物描述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研究,应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驼身为白釉色,颈部、前腿上部、尾部涂黄色。驼首高扬,站立在长方形托板上,驼峰上放置着一条花毯。在骆驼背上,塑有5位胡人乐俑,左右两侧各坐着两个,神情专注地演奏胡乐。左面一人弹奏琵琶、一人吹觱篥,右面两人击鼓,四人戴着襆头,身着翻领半袖大衣,脚蹬皮靴。站立在四人中间的是一人髯须浓密、眼睛圆睁、穿翻领绿袍的胡俑,右手前抬,右臂舞袖低垂,嘴正张开,似在合乐而舞并伴以歌唱。
历史背景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也称为唐代骑驼乐舞三彩俑,唐代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 表现的是流行于唐代开元(713年—741年)、天宝时期(742年—756年)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骆驼和乐舞俑独立塑成,然后组装,复杂又严谨。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 2013年8月19日,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