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纹克拉克瓷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行题为“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乏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
文物描述
瓷碗表面融合中西装饰元素,外壁绘有四个盾形纹章,中央为双头五兽的多头蛇形象,并附拉丁格言“Septenti nihil novum”。内底饰莲池鹤鹭纹,内壁环绕十组花石纹,呈现典型中国风格。
历史背景
该器物专为葡萄牙市场定制,属于克拉克瓷类型,因葡萄牙商船“Carraca”首次运输此类瓷器而得名,具有胎体轻薄、开光画片等工艺特征。这种特别的设计大约在17世纪的葡萄牙、荷兰和伊朗出现,这表明,明朝晚期特许商品的销售范围更为广泛。在葡萄牙里斯本的桑托斯王宫中,与此藏品有相同图案的一个盘子组成了棱锥形天花板的一部份,天花板上以明朝瓷器作为花饰。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