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6xxxx4867
流失过程
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的年代,中国正处于唐朝中期。当时日本与中国主动进行交流,制度、思想、文化都深受隋唐影响,写汉字、习汉文都成为了日本贵族的修养。正仓院中就收藏了数卷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的亲笔汉文书法,其中光明皇后临摹的《乐毅论》一卷,是天平十六年(744年)根据王羲之书法法帖临写而成,启功《论书绝句其五一》中“小卷藤家临乐毅,两行题尾署天平”句,正是歌咏此作,并将之作为当时日本书法“楷书高品犹恪守唐格”的例子。自从推古天皇时期,日本就有了向中国派出“遣隋使”的制度,中国进入唐代以后则称为“遣唐使”。“遣隋使”“遣唐使”制度的存在,使得隋、唐书籍与工艺品流向日本成为可能。这些使者来到中国之后,会借由交易、馈赠的途径获得中国书籍与工艺品。这把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整体具有唐代的审美风格,所采用的工艺超过了当时日本本土的工艺水平,琵琶上螺钿镶嵌使用的贝类又出自南海。故而通常认为,这把琵琶就是遣唐使从唐朝的中国获得,带回日本,进献天皇,从而受到了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的喜爱。
文物描述
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确切而言这件乐器和四弦琵琶并不是同一种乐器,四弦琵琶是“曲项”而这件五弦琵琶是“直项”,即琴轸和相以及琴面处在同一平面上。
此种五弦琵琶现已失传,但在敦煌壁画上经常可以看到飞天弹奏此种乐器。在这一件存世的五弦琵琶上,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在此琵琶上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
这件乐器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后,将生前用过的宝物进献给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一千多年无人惊扰,仓库里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异宝,光是极品乐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
历史背景
这把琵琶,正式的名称为“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收藏这把琵琶的正仓院,是日本皇室的特殊宝库。“正仓院宝物”的出现,与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皇后——光明皇后有密切关系。光明皇后是日本第45代天皇圣武天皇的妻子,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非皇族出身的皇后。此时日本瘟疫不断,灾难频仍,民不聊生。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将佛教作为统御国家的工具,集合人力与财力,广建佛寺,将佛寺作为实施社会救济的场所。闻名遐迩的东大寺大佛和附近一带的寺庙群,就是在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的推动下兴造的。圣武天皇去世以后,光明皇后代理执政,期间数次将大量皇室宝物珍玩供奉佛前,借着为圣武天皇祈福的名义寄存在东大寺。东大寺用来存放这些宝物的所在地即为正仓院。这一事件的历史记录——历次供献的清单《东大寺献物帐》中,“螺钿紫檀琵琶一面”赫然在列,是天平胜宝八年(736年)6月21日进献的650件珍宝中的一件。一般认为献物帐中记载的这一件琵琶,即是今年展出的这把五弦琵琶。虽然最初正仓院名义上是东大寺的附属单位,但后来随着人事更迭,正仓院的实际归属几经改易,目前隶属于专门处理皇家事务的宫内厅,则直到今天,这把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仍然算得上是皇室珍宝。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