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平螺钿背圆镜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6xxxx4867

流失过程

平螺钿背八角镜现藏于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这表明它可能是在公元8世纪左右,随着遣唐使返回日本后被带入该国的。在日本,它得到了妥善保管,历经千年得以留存至今,成为研究唐代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证据。

文物描述

平螺钿背八角镜为唐代螺钿工艺典范之作,现藏于日本东大寺正仓院北仓(编号42-13)。该镜采用贝壳、珊瑚、青金石等跨地域材料镶嵌成型,镜背纹样包含宝相花、禽鸟等金银平脱装饰,直径达28.5厘米,展现了盛唐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特征 。文物通过遣唐使途径传入日本,成为圣武天皇御物,经《东大寺献物帐》系统记载保存至今 。2012至2022年间,该镜多次在正仓院特展中公开展示,与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等文物共同构成唐代工艺研究的重要实物证据 [3-4] 镜体采用八棱造型,镜钮处装饰宝相花纹样,外区环列仙鹤、鸳鸯、鸿雁及凤凰等禽鸟图案,均以金银箔片镂刻成型后髹漆研磨,形成与镜背漆面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装饰材料涵盖中国沿海贝壳、东南亚珊瑚、中亚青金石与内地绿松石,通过螺钿与平脱工艺复合运用,展现出唐代工匠对异域材料的驾驭能力 。镜匣采用银平脱八棱形制,表面饰有凤凰衔翅纹样,其八出花造型与主体镜相呼应,印证唐代器物配套设计的完整性。根据《东大寺献物帐》原始记录,该镜在江户时期经历过局部修复,但主体装饰仍保持唐代原貌 。

历史背景

作为遣唐使携归文物,该镜与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金银平文琴等共同构成圣武天皇生前珍藏。756年光明皇后将这批珍宝献纳东大寺,经正仓院《献物帐》详细登记后,成为日本皇室守护的"国家珍宝" 。傅芸子在《正仓院考古记》中将其列为展现唐代开放气象的关键实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