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卣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周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大量宫廷珍藏青铜器被掠夺,其中包括西周早期的神面卣。该卣铸有和蔼的“神面”纹饰,一反商周青铜器的神秘风格,后被辗转流落海外。2010年代,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通过回购从香港购回此卣,使其回归祖国。此类流失直接源于近代殖民侵略,是系统性劫掠的缩影。
文物描述
高37.2厘米,口纵12.9厘米,口横15.4厘米,重8.78千克。直口,设高盖,盖顶为六只蝉纹组成的短柱。束颈,鼓腹,下置圈足。颈两侧设环,与提梁两端饰外卷角兽首之环相套。自盖面至圈足四周皆出钩形棱脊,盖面及腹部皆饰对称的回首花冠龙纹,长冠着地并有装饰,这是将龙首装饰在凤的体躯上。盖沿及圈足饰变形龙纹,器颈中间为浮雕外卷角兽首,两侧配置回首龙纹。纹饰极精丽。
历史背景
古代盛酒器具。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ju chang,音巨唱)一卣”的话,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作鸱鸮(chi xiao,音吃消,猫头鹰一类的鸟)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一般说,商代多椭圆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圆形的卣。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变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鸟兽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统称为鸟兽形卣。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