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代三彩贴花龙耳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三彩龙耳瓶自晚唐时期通过贸易传入日本,平安时代贵族墓葬中曾出土类似器型的仿制品。现存最完整的三彩龙耳瓶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该馆87件中国文物被列为日本国宝,三彩龙耳瓶因其稀有性与完整度,成为展示唐代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

文物描述

三彩龙耳瓶是中国唐代(8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陶瓷文物,其器型融合了西方容器形态与中国传统龙形装饰,开创性地将金属工艺的圆形浮雕技法与染织品施釉工艺相结合,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三彩龙耳瓶采用高岭土制胎,胎体经800-900℃素烧后施釉,釉料以铜、铁、钴等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形成黄、绿、白三色交错流淌的视觉效果 。器物颈部两侧各塑贴一条螭龙为耳,龙首衔沿作汲水状,龙身采用模印浮雕技法形成鳞片纹理。

历史背景

三彩龙耳瓶诞生于唐代陶瓷工艺创新时期,其器型演变与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密切相关。8世纪中叶,唐三彩生产进入鼎盛阶段,洛阳地区作为东都,集中了来自波斯、粟特等地的商旅,异域器物造型与本土装饰元素的融合催生出此类创新器型 。 1923年,日本学者奥田诚在《唐三彩龙耳瓶》中首次系统论证该器物造型特征与工艺价值,通过胎釉成分分析比对洛阳地区出土标本,确认其作为唐代官窑产品的身份。该研究奠定了三彩龙耳瓶在东亚陶瓷研究领域的学术基准,至20世纪30年代,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机构相继入藏同类器物,推动其成为国际公认的唐代艺术代表作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