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嵌蓝青铜罍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春秋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地纹以细密云雷纹铺底,平均每平方厘米分布6-8个单元纹样
主体纹饰带多位于肩腹部,西周早期盛行分解式饕餮纹与牛首纹组合,春秋时期演变为蟠虺纹与重环纹的交织布局
高浮雕装饰集中于器耳与扉棱,象首耳的象牙采用单独铸接工艺,眼睑雕刻深度达0.5厘米
历史背景
青铜罍是周代青铜礼器的重要类型,主要作为祭祀、宴飨等礼仪场合的盛酒器,东周时期亦作为水器使用。西周早期青铜罍延续商代方罍形制,通高多在60-80厘米之间,采用分铸法结合扉棱设计,典型代表如1980年四川彭县出土的象首耳兽面纹青铜罍 。纹饰以变形夔纹、云雷纹为地,主体装饰饕餮纹与牛纹的组合,通过"三层花"工艺形成立体浮雕效果 。东周时期青铜罍呈现复古化趋势,器型仿制商末周初风格,广泛出土于内蒙古至广西的"半月形"边缘地带,成为华夏边缘族群文化认同的物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