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镈钟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晋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该青铜镈钟原为晋国宗庙礼器,清末因战乱或盗掘流失海外。20世纪初由瑞士收藏家阿道夫·斯托克莱(Adolphe Stoclet)购藏,1965年经伦敦苏富比拍卖入藏大英博物馆,成为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的典型个案。
文物描述
结构特征:镈钟高55厘米,长42厘米,宽33厘米,为单体大型打击乐器,无铃舌,需以钟槌敲击正鼓部与侧鼓部发声,每钟可发双音(音高差小三度)。
声学设计:独特的合瓦形结构使泛音迅速衰减,避免多钟合奏时的余音干扰,体现古人声学智慧。
纹饰主题
钮部:一对蟠龙对峙缠绕,构成悬挂支点,象征权力与神性。
鼓部与器身:
大型饕餮纹(兽面纹)为主体,辅以龙纹浮雕,鼓部下方饰椭圆形龙面纹(双眼、鼻、嘴清晰可见);
横向饰带以模印法制作云雷纹、窃曲纹及蟠螭纹。
"枚"的应用:钟体上部设多排凸起乳钉(枚),兼具声学调音与装饰功能,枚间纹饰带展现精密铸造工艺。
历史背景
镈钟是周代"乐悬制度"的核心乐器,与编钟、编磬配合使用于祭祀、宴飨等重大仪式。其平口设计产生浑厚低音,在乐队中承担节奏控制职能,彰显"钟鸣鼎食"的礼制秩序。《周礼》载"镈如钟而大",其形制与音量象征统治者的威仪,铭文内容多关联分封、战功或宗庙祭祀,此镈虽无铭文留存,但同类器物的历史叙事功能明确。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