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形青铜盂(汉代)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部分汉代青铜盂通过近代战争劫掠(如19世纪列强侵华)或20世纪古董商交易流失海外,但具体流失链条需结合考古档案考证
文物描述
卧鹿状,腹部中空呈凹槽形,长11-15厘米,高6-10厘米。鹿首昂起,双耳耸立,四肢蜷伏以增强稳定性表面阴刻云纹或鳞片纹,鎏金层局部脱落显斑驳,部分器物背部承托灯盘(如鎏金鹿灯),兼具照明功能
历史背景
鹿形青铜盂盛行于西汉(前202-公元8年),既是盛水或酒的实用器,也因“鹿”谐音“禄”被赋予富贵寓意。其造型常与升仙思想结合,如仙人骑鹿的画像石题材。
此类器物多出土于诸侯王墓(如海昏侯墓),反映汉代贵族对青铜礼器的延续性使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