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景泰蓝麒麟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珐琅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枫丹白露宫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5061

流失过程

此麒麟摆件原属清代宫廷或圆明园陈设,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被掠走,后经古董商流转至欧洲,20世纪初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类似器物多在近代因战争被西方列强掠夺,成为海外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藏品。

文物描述

摆件高约45厘米,以铜为胎,通体施蓝、绿、红等色珐琅釉。麒麟作昂首蹲坐状,鹿角、牛蹄、狮尾,周身饰鳞片状珐琅纹,背部鬃毛以鎏金铜丝勾勒,双眼嵌料器眼珠,炯炯有神。颈部及四肢缠绕缠枝莲纹,底座为莲瓣纹珐琅台座,整体造型威严庄重,釉色艳丽,工艺精湛,体现了清代景泰蓝“繁复华美”的艺术风格。

历史背景

景泰蓝(掐丝珐琅)在清代乾隆朝达到工艺巅峰,常作为皇家礼器或陈设器。麒麟是中国传统祥瑞神兽,象征“仁德”与“太平”,此类器物多为宫廷造办处烧制,用于宫殿装饰或赏赐重臣。其流失反映了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的历史,也是研究清代工艺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