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易县三彩罗汉像(辽代)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由日本山中商会从中国购得,推测源自河北或陕西寺院遗址。1917年,山中定次郎以高价收购四尊干漆夹苎佛像,其中三尊分别售予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和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文物描述

形态‌:跏趺坐姿,袒右肩袈裟,衣纹自然垂坠;面部丰腴,双目微垂,表情静谧祥和‌。 ‌残损与修复‌:多数造像肢体残缺(如左手缺失),修复后仍保留原始彩绘痕迹,部分修复效果欠佳‌

历史背景

干漆夹苎工艺源于东晋(戴逵首创),唐代达到鼎盛,用于制作轻便的“行像”(宗教巡游用佛像)。武则天时期曾用此法造高达900尺的巨型佛像,体现其政治与宗教意义‌。 工艺结合印度犍陀罗艺术与中原审美,佛像轻便坚固(1米高仅重14公斤),适合巡游仪式‌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