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掐丝珐琅象驮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珐琅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枫丹白露宫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5061

流失过程

这件掐丝珐琅象驮瓶原是圆明园中极具特色的陈设品,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奢华。1860年,英法联军悍然入侵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洗劫。他们闯进存放此宝物的宫殿,将象驮瓶抢夺而去,随后作为战利品带回法国,最终被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收藏,从此流落异乡

文物描述

整器高约50厘米,以精铜为胎,表面施以珐琅釉料。大象呈站立姿态,长鼻自然下垂,象牙弯曲精致,四足稳健有力,周身以蓝色珐琅为地,饰有五彩缠枝莲纹,色彩明艳动人。象背上驮着宝瓶,瓶身同样布满细腻的掐丝珐琅图案,瓶颈与瓶身交接处有鎏金装饰,工艺繁复,精美绝伦。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珐琅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宫廷造办处,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制作出大量精美绝伦的珐琅器,多为皇家御用。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汇聚了无数珍宝,这件象驮瓶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清代宫廷文化和工艺水平的见证,却因列强侵略,远离故土。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