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1893年, 日本 冈仓天心(Okakura Tenshin)与早崎梗吉(Ozaki Kiyoshi)通过与西安回坊古玩商及寺院僧人接触,以捐资、游说等手段获取宝庆寺塔及佛殿内镶嵌的唐代造像龛。这些龛像最初由 清代 修缮时嵌入塔身,包含37件造像,其中25件被日本人低价购得并运往日本
文物描述
宝庆寺塔,是八大古寺之一,寺初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塔始建于唐文宗时期,明清屡经重修,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塔为六角七层,高23米,一层檐下有龙凤雕饰,三、四、六层砖龛内嵌有北朝和隋唐石造像,二层每面镶有武则天长安三年白石造像
历史背景
古塔上还镶嵌着六块源自唐长安光宅寺七宝台的唐代造像,这些造像均为精品之作。光宅寺在武则天时期达到鼎盛,后明代时将三十余块唐代造像收集并安置于宝庆寺大殿内壁及佛塔之上,共同构成了这一珍贵的佛教艺术瑰宝。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