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檀木十一面观音立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1902年前后, 日本学者冈仓觉三 与 早崎梗吉氏 联合盗购了 中国 流失文物,其中15块造像被运往日本,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文物描述
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高42.4厘米,台座高17.6厘米,制作于7世纪。尊观音像的制作材料为白檀香木,长约1尺3寸,以璎珞装饰,呈现出庄严的容姿。其右手挂有玉珠及璎珞,头部略大于身体比例,头上有獠牙上突相的菩萨面。
历史背景
尊观音像与印度古普塔样式的内省、沉静的表现手法具有共通性。7世纪玄奘、王玄策等人前往天竺并带回了印度佛像,可以认为这与当时中国盛行印度风格佛像的造像风潮有关。
观音像身体上细致刻有胸饰、臂钏、璎珞,下腹略为突起,其上裹有僧祗支(即僧人所穿衣服),同时表现出天衣、衣裙下摆的张力。佛光采用了左右对称的抽象表现形式,展示出此像为写实风格的法隆寺九面观音像的先行样式。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