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辽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1932年发现与倒卖:最初在北京某古董商后院被发现,纳尔逊博物馆前馆长劳伦斯·希克曼(Laurence Sickman)提议购买,但因价格问题被拒。后经古董商卢芹斋之手,被分割成多块偷运出境
文物描述
等身大像(高118.1厘米),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搭膝呈观月姿态,衣纹流畅褶皱自然。面部丰润,双目微垂,兼具慈悲与清逸;上身保留男性胸肌轮廓,下身着左衽僧裙,体现“非男非女”的宗教中性美学柳木胎雕刻,表面施彩绘贴金:袈裟以红、绿釉为主,肌肤贴金箔,氧化后呈乌金色泽,至今部分色彩鲜艳。背部可见原始木胎接缝与钉孔,底座与像身分体制作
历史背景
水月观音是佛教中国化产物,“水月”喻佛法空性(“水中之月,无实体”)。早期为男性形象(五代有胡须),辽宋之际演变为女性面容,兼具男性体魄,体现性别过渡特征。
创作年代:约11-12世纪,原供奉于寺院。其写实风格受希腊雕塑“黄金分割”比例影响,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与中原审美,反映辽代佛教艺术的巅峰水平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