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阿难陀彩绘石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盗掘背景:清末至民国初期社会动荡,龙门石窟、敦煌等地文物遭系统性盗割。阿难陀像可能源自龙门石窟,其佛头与躯干常被分离偷运
文物描述
尺寸:高175.3cm,等身站立或跪姿(常见于胁侍像)。
姿态:双手合十或持法器,僧衣层叠垂坠,衣褶线条流畅如流水。
面部:青年比丘形象,面颊丰腴,双目微垂,唇角含笑,传递内省慈悲之态。
服饰:内着交领僧祇支,外披田相纹袈裟,腰束丝带,彩绘保留红、绿、金三色。
残损痕迹:多数现存造像佛身分离,表面彩绘剥落,但衣纹雕刻仍清晰可见
历史背景
宗教意义:阿难陀为佛陀十大弟子,象征"多闻第一",其造像盛行于唐代皇室资助的大型寺院,体现大乘佛教的弘法需求。
艺术融合:
技法继承北朝浮雕传统,融入印度笈多王朝的衣纹处理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