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委奴国王”金印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金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京都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1784年,日本福冈市志贺岛的农民在挖水沟时发现这枚金印,随后上交当地藩主黑田家。
文物描述
汉委奴国王金印为金质蛇纽,正方形,阴文,篆体奇古。 [2] [4-5]用篆书分三行撰写了“汉委奴国王”五个字。“汉委奴国王”这五个字,端庄朴茂,其结构紧凑,线条畅劲,是典型的汉代印篆。“汉委奴国王”中的“汉”字,与汉代印章中一般写法不同,右面的一长竖断开,右下部变成了“火”。这种形态,比较少见。
历史背景
一千九百多年前,《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均有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倭奴王”封号,并赐印章的记载。
古时“倭”与“委”通用。《法华义疏》中,就曾将“大倭国”写作“大委国”。在武则天之前,日本一直被中国历代王朝称为“倭国”。最早关于“倭”的记载出自《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后汉书·东夷传》同样有关于“倭国”的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建武中元二年是公元57年。 使者将东汉光武帝御赐金印带回日本后,日本国内对该印并无更多记载。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