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北宋鎏金木雕观音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盗凿与走私‌: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时期,山西、河北等地寺庙遭大规模盗抢。如山西稷山某古寺的金代水月观音像(原被误认为北宋),被灰白颜料覆盖后偷运出境,现藏美国博物馆‌

文物描述

坐姿‌:多呈半跏趺"水月观音"式(右膝支起,左足垂落)或游戏坐姿,身体微前倾显动态‌。 ‌服饰‌:袒右肩袈裟,披帛绕臂;璎珞分层錾刻,裙裾褶皱如流水,部分贴金箔氧化呈乌金色‌。 ‌面容‌:丰颊细眉,双目低垂,唇绘胡须(保留唐代遗风);宝冠高髻,冠中常嵌化佛(观音标识)‌

历史背景

信仰世俗化‌:观音形象由唐代威严转为宋代慈母般的女性化特征,反映"救难送子"的民间信仰需求‌。 工艺转型‌:因宋辽战争限制铜矿开采,木雕替代金铜造像成为主流。木构寺庙兴起推动大型木雕需求,山西成为制作中心‌。 ‌艺术融合‌:吸收唐代丰腴体态与写实衣纹,如大足石刻风格,衣带飘逸如"吴带当风"‌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