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女舞俑(唐代)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舞姿:多呈“S”形动态,如双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屈伸,腰肢侧扭,表现舞蹈瞬间。
发型:双高髻(扬州俑)或双环望仙髻(陕西俑),后者需耗时六小时梳理,唐代盛行假髻替代。
服饰:上穿翻领半袖衫或袒领襦裙,下着高腰长裙,披帛绕身,裙摆常施绿、赭黄等彩绘
历史背景
社会风尚:唐代乐舞融合西域元素(如胡旋舞)与汉族软舞,女舞俑多表现“腰肢轻扭”的软舞姿态,常见于贵族墓葬。
明器功能:作为陪葬品,象征墓主死后仍享乐舞,如洛阳邙山出土的乐舞俑组合(含立部伎与坐部伎)反映唐代丧葬仪轨。
等级象征:五品以上官员可合法拥有女乐,三品以上可配乐一部,女舞俑出土数量与墓主身份相关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