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清末民初的非法转卖
原为清宫旧藏,清末由溥仪以“赏赐”名义流出宫廷,1925-1931年间经古董商转手至日本,后由美国收藏家邓曼·罗斯以6万银元购得,1946年捐赠给波士顿美术馆。
汪伪政权汉奸梁鸿志曾参与倒卖,其被枪决后文物交易细节曝光,成为近代文物走私典型案例
文物描述
主体内容:绢本设色横卷(51.3cm×531cm),分绘13组帝王及随侍共46人,每组以楷书榜题标注帝王姓名49。
艺术特色:
人物刻画:帝王面部用“高古游丝描”勾勒鱼尾纹、胡须等细节,汉光武帝刘秀“魁梧炯目”、隋炀帝杨广“虚浮阴鸷”,通过微表情传递历史评价。
色彩运用:朱砂、石绿为主色调,帝王冕服用金箔点缀,侍从衣饰淡雅,形成视觉等级差
历史背景
创作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通过描绘汉昭帝至隋炀帝等13位帝王,宣扬“明君治国”理念,暗合唐太宗以史为鉴的政治主张。
阎立本作为宫廷画家,采用“尊大卑小”构图(帝王身形大于侍从),强化皇权象征,人物表情差异(开国君主威严,亡国之君颓丧)体现儒家“明君昏君”二元论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