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塘宿雁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宋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该画作可能在近代随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掠夺至日本,后被 东京国立博物馆 收藏。
文物描述
郊外田野、蜿蜒的小溪、错落有致的河岸、栖息的水鸟等,描绘此类恬淡自然景致的绘画被称为"小景画"。在绘画史上,中国五代时期的僧人画家惠崇被公认为小景画的开创者。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在北宋末年深受皇室宗亲画家的青睐,并在此后的绘画发展中持续吸引着众多艺术家的关注与探索。
历史背景
竹塘宿雁图》细腻描绘了大雁栖息于败芦枯蓼覆盖的汀洲之景,此乃小景画中的经典场景。画中,右侧细竹林内枯木横卧,枝头小鸟静立,竹枝斜垂,巧妙遮挡视线,增添神秘感。竹子以细墨线勾勒,配以淡绿,芦苇则以淡墨勾勒,淡褐色渲染,枯木则运用抑扬笔线,辅以淡墨小笔触,层次分明。
大雁采用“没骨”技法,彰显传统画法之精髓,意味深长。水面与留白处,淡蓝色渲染,空间感油然而生。此画与赵大年《山水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构图上更具向心性,精致细腻,风格独特。
据推测,该画创作年代不晚于南宋初期,不仅是小景画的珍贵遗作,更是宋代山水画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