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皇帝礼佛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1930年代的盗凿与走私‌ 原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前壁北侧,1930年代由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远东部主任普爱伦勾结北京古董商岳彬,将浮雕切割为19块盗运出境,1935年以弗莱彻基金会捐赠名义入藏大都会博物馆‌。 盗凿过程中采用贿赂官员、伪造文书等手段,同期南侧《皇后礼佛图》也被盗运至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导致北魏帝后礼佛组雕分隔两地‌

文物描述

主体内容‌:石灰岩浮雕(高208.3厘米,宽393.7厘米),表现孝文帝率28人礼佛队列,人物按身份分层排列,前层为高浮雕(孝文帝及近侍),后层为浅浮雕(仪仗队伍)‌。 ‌艺术特色‌: ‌服饰细节‌:孝文帝头戴冕旒,腰系革带,侍从持华盖、羽葆等汉化仪仗,衣纹线条刚劲流畅‌。 ‌空间处理‌:通过菩提树分隔画面,形成“礼佛-护驾”两组动态,人物大小相近但服饰差异凸显等级‌

历史背景

北魏政治与佛教的融合‌ 创作于北魏宣武帝时期(约522-523年),为纪念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功绩而凿刻,标志着北魏政权从“皇帝即佛”向“皇帝礼佛”的信仰转变‌。 浮雕中孝文帝身着汉式冕服,但面部保留鲜卑特征,体现民族融合的复杂性‌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