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文昭皇后礼佛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砖石雕刻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1930年代的盗凿与分割‌ 原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南侧,1930年代由美国学者普爱伦勾结北京古董商岳彬,以1.4万银元(相当于当时北京三座半四合院价格)签订盗卖合同,雇佣石工王光喜等人将浮雕切割成碎块盗运出境‌。 盗凿过程持续数年,为掩人耳目多在夜间进行,石工回忆称“周边石窟叮当声不绝,土匪常因分赃冲突闹出人命”‌。最终《文昭皇后礼佛图》与北侧《孝文帝礼佛图》分离,分别入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与大都会博物馆‌

文物描述

主体内容‌:石灰岩浮雕(现存残块拼合,原尺寸约高200厘米),表现文昭皇后率16人礼佛队列,皇后莲冠霞帔,右手拈香,身后贵妇戴同款莲冠,宫女持香炉、莲花、羽扇等仪仗缓步徐行‌。 ‌艺术特色‌: ‌服饰‌:广袖襦配凤鸟纹蔽膝,帔帛迎风飘动,翘头履细节清晰,衣纹线条如“春蚕吐丝”般流畅‌。 ‌空间处理‌:人物密集重叠但顾盼呼应,通过伞盖、香炉等道具形成纵向层次,整体构图与北侧《孝文帝礼佛图》对称‌

历史背景

北魏宫廷与佛教的融合‌ 创作于北魏宣武帝时期(约522-523年),为纪念孝文帝汉化改革及文昭皇后高照容(孝文帝妃,宣武帝生母)的佛教信仰而凿刻。浮雕中皇后着汉式莲冠霞帔,但仪仗保留鲜卑元素,体现“胡汉融合”的政治意图‌。 作为宾阳中洞核心装饰,该洞窟是北魏正史《魏书》唯一记载的皇家石窟,耗23年开凿,原计划“窟顶去地三百一十尺”,后因政权动荡未完工‌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