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初唐金铜菩萨立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3xxxx7537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体态特征‌:身形修长呈"S"形微倾,保留隋代遗风,但胸腹渐显丰润过渡;头戴三叶宝冠,宝缯垂肩,帔帛绕臂飘展,璎珞分层垂至膝下,阴刻衣纹简洁流畅‌。 ‌工艺细节‌:通体薄层鎏金,金彩剥落处显露铜胎,与盛唐浓金形成对比;手部比例较大,左手提净瓶,右手施无畏印,体现平民信仰符号的普及‌。 ‌风格定位‌:面相方圆含笑,腰部微扭的动感强于隋代,弱于盛唐,属"瘦骨清像"向"丰肌秀骨"的过渡阶段‌

历史背景

身形美学的渐变‌ 初唐菩萨延续隋代"S"形站姿,但肩部渐宽、腰部曲线更明显,如弗利尔藏像腰肢微扭的动感平衡,为盛唐"吴带当风"奠定基础(对比隋开皇十七年像的直立感)‌。 胸部袒露面积增大,璎珞从垂长简朴转向层叠繁复,反映印度萨尔纳特风格与中原审美的进一步融合‌。 ‌本土化宗教符号成熟‌ ‌持物象征‌:净瓶(慈悲)、莲蕾(净土)成为固定持器,取代北朝持帔巾或未敷莲花形态,如弗利尔藏像左手提瓶的标准化姿势‌16。 ‌冠饰革新‌:三叶冠流行化佛装饰,火焰纹背光融合中亚元素与中国线刻技艺,宗教辨识度提升‌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