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铜铙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3xxxx7537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造型设计:铙体呈合瓦形,横截面为椭圆形,甬部中空以插木柄。通体饰兽面纹(饕餮纹),双目圆凸呈乳钉状,鼻梁延伸至口部,角部抽象为卷云纹,兼具威严与流动性。
尺寸与结构:馆藏铙高约40-50厘米(具体尺寸未公开),器壁厚薄均匀,内部可见对称分布的垫片痕迹(用于控制陶范间隙),铸造误差不足0.3毫米,体现商代晚期精密分范技术。
表面处理:绿锈斑驳间残留朱砂彩绘,暗示曾用于祭祀场景。铙口边缘有轻微磨损,或为长期击打所致
历史背景
兽面纹的文化隐喻
神权符号:双目突出的饕餮纹象征“通天神力”,与商代“尊神重鬼”的祭祀传统契合。相较于弗利尔藏商代人面盉的写实人面,铙纹更趋抽象化,凸显仪式庄严感。
南北融合:卷云角饰受长江流域自然崇拜影响,异于安阳殷墟的狞厉风格,反映商文化的地域多样性。
礼乐制度的物化载体
祭祀场景:青铜铙多成组出土(如殷墟妇好墓5件一编),弗利尔单件藏品的流散暗示其原属编列,用于祭天、祈雨等仪典的节奏控制。
权力象征:大型铙仅见于高等级墓葬,与商代“唯祀与戎”的统治逻辑呼应,其声波被视为沟通天地的媒介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