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三彩凤首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时期,唐三彩凤首壶与其他珍贵文物遭盗掘贩卖。20世纪初,西方收藏家通过古董商购得此类器物,部分经香港转运至欧美。大英博物馆藏凤首壶可能源自河南或陕西墓葬,由私人捐赠入藏。其离散背景与山西琉璃龙纹、易县罗汉像等类似,均因近代文物监管缺失而流失海外。如今虽在博物馆得到保护,但脱离原生语境,成为近代中国文物之殇的缩影。

文物描述

大英博物馆藏唐三彩凤首壶是唐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高约30-40厘米,壶口塑立体凤首,凤眼圆睁,喙部衔珠,凤冠延伸为曲柄,兼具实用性与象征意义。壶身修长,扁圆腹配喇叭形高足,釉色以黄、绿、白为主,局部施蓝、赭色釉,铅釉交融形成斑斓效果。腹部装饰模印贴花狩猎纹或胡旋舞纹,另一侧为展翅凤鸟纹,辅以忍冬纹、联珠纹等异域元素,体现唐代工艺巅峰与多元文化融合。

历史背景

凤首壶诞生于7-9世纪的盛唐时期,其造型受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影响,但融入中式龙凤、宝相花纹饰,成为丝路贸易与文化交融的见证。唐代工匠创新性地将西亚“鸟首壶”本土化,赋予其吉祥寓意,既作酒器亦为礼器。壶身狩猎纹反映贵族尚武风尚,胡旋舞纹则印证中亚乐舞东传。此类器物多出自洛阳、甘谷等地唐墓,釉色绚丽与造型丰腴映射大唐开放包容的盛世气象。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