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鎏金龙形铜饰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推测为20世纪初经古董商埃斯卡纳齐之手流出,其龙形凶猛矫健,属典型唐代风格
文物描述
造型:常见“S”形动态设计,龙身细长蜿蜒,龙头高昂,双目圆睁,口露利齿与卷舌,龙角后伸,鬃毛飞扬(如鎏金铁芯铜龙长28厘米,重2.8千克)。
通体鎏金层极薄且均匀,局部錾刻鳞片或云纹,龙爪肌肉线条分明,体现唐代写实与夸张并存的风格。
部分龙饰带铁芯,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的铁芯占比约30%,兼具轻量化与强度
历史背景
盛唐工艺与文化的缩影
工艺技术:采用“铁芯铜壳+通体鎏金”技法,铁骨增强结构稳定性,鎏金层通过汞蒸发工艺附着,千年不褪(参考鎏金铁芯铜龙工艺)。
文化象征:龙饰多用于贵族府邸、宫廷器物(如车辕、建筑构件),兼具镇宅禳灾与权力象征功能,反映唐代对力量美学的追求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