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元至正青花龙纹象耳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这对瓷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1929年因国内古玩界普遍误认“元代无青花”,被福建古董商吴贲熙携至琉璃厂时遭专家拒收,判定为赝品‌。英国收藏家大维德爵士(Percival David)于1935年访寺时购得,捐赠香火钱后携瓶返英‌。1952年,美国学者波普发表《中国十四世纪青花瓷器》,以该瓶铭文与纹饰为基准,从全球博物馆藏品中甄别出74件同类元青花,确立其学术地位‌。2024年11月15日,大维德基金会将包括此瓶在内的1700件中国瓷器整体移交大英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文物描述

元至正青花龙纹象耳瓶(亦称“大维德瓶”)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为元代青花瓷断代标准器。瓶高63.6厘米,宽22厘米,盘口长颈,颈部饰象首衔环双耳,通体分九层纹饰(含耳饰),涵盖蕉叶纹、缠枝莲纹、四爪云龙纹、海水纹等元青花典型元素‌。主体以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青花发色浓艳,釉面光润呈鸭蛋青色,龙纹凶猛灵动,五爪锋利,鳞片刻画细腻,釉下可见铁锈斑与晕散现象‌。瓶颈墨书62字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明确记载了1351年的制作时间与供养目的‌

历史背景

此瓶诞生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正值景德镇青花技艺成熟期。蒙古帝国贯通欧亚的贸易网络,使波斯钴料“苏麻离青”得以输入中原,结合景德镇高岭土“二元配方”胎体工艺,开创青花瓷新纪元‌。其纹饰融合中原龙凤题材与伊斯兰几何风格,如缠枝牡丹与海水云龙组合,印证了跨文明艺术交流‌。瓶身铭文揭示其为江西玉山信徒张文进供奉道观的礼器,反映元代民间宗教活动与瓷器实用功能的结合‌。更关键的是,它终结了“元代无青花”的认知——1952年英国学者波普以此瓶为标准,比对伊朗、土耳其馆藏青花,建立“至正型”元青花断代体系,全球公认的元青花仅存约400件‌。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