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宫廷秘藏:明代为宫廷御用,清乾隆帝题诗赞其“寒芒秀采”,并命官窑仿制。
近代流转:1949年香港藏家仇炎之以1000港币购入一对,1980年其逝后送拍,其中一只被大英博物馆以528万港币购藏(另一只于2014年拍出2.8亿港元)。
归宿争议:2024年11月大维德基金会将含此杯的1700件瓷器移交大英博物馆,总价值超10亿英镑,但此举因基金会与大英博物馆的关联性引发“捐赠实为托管延续”的质疑。
文物描述
大英博物馆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高约3.8厘米,口径8.3厘米)为明代御窑巅峰之作,现属大维德基金会旧藏并陈列于95号展厅。杯体敞口卧足,胎质薄如蝉翼(仅0.8-1.2毫米),釉面莹润似脂,白中泛青,迎光透视呈肉红色「糯米胎」特征。外壁以斗彩工艺绘制两组子母鸡图:一组为红冠黑尾公鸡昂首护卫,黄羽母鸡携三只小鸡觅食;另一组展现母鸡与雏鸡共同御敌场景,间饰湖石、牡丹及兰草,寓意“吉祥富贵”与“五德俱全”。色彩以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铁红、铜绿、锑黄等彩料,公鸡羽翼采用“撕毛”技法,母鸡运用“没骨画法”,生动诠释成化时期“去繁就简”的文人意趣。杯底双框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笔锋含蓄内敛,为官窑标准款识
历史背景
此杯诞生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景德镇御窑厂在宪宗朱见深主导下革新制瓷工艺。其设计深受成化帝个人经历影响:幼年遭废太子之劫时,万贵妃携《子母鸡图》入南宫相伴,登基后遂命御窑以画入瓷,寄托“偎窠伏子”的母子深情与“江山永固”的政治隐喻。技术层面突破在于“二元配方”胎土与低温彩料的结合——先以1300℃烧制青花瓷胎,再以800℃焙烧釉上彩,工序繁复致成品率极低。据清代《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万历朝宫廷账簿更记载“御前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印证其自古即为瓷中极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