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仕女俑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20 世纪初,中国处于清末民初的混乱局面,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盗墓之风盛行。西方列强趁中国国力衰微,通过各种手段掠夺中国文物。一些外国探险家、传教士等以考察之名,行文物掠夺之实。同时,国内的古董商为谋取私利,也纷纷参与到文物的盗掘和贩卖活动中,将大量包括唐三彩仕女俑在内的珍贵文物运往海外。吉美博物馆的部分唐三彩仕女俑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通过上述方式流入法国,最终被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通高 45 厘米,直立于椭圆形底板上。仕女面庞丰圆,弯眉细目,朱唇微启,神态温婉。发髻梳成高髻并插饰簪花,上着窄袖襦衫,下着曳地长裙,裙身以绿釉为底,间饰黄、白釉条纹。双手笼于袖中,身姿微侧,呈现 “S” 形曲线
历史背景
唐代厚葬之风盛行,仕女俑作为墓主人侍从的象征,常见于贵族墓葬。该俑的高髻样式与西安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发型一致,推测为中宗时期(705-710)的典型器物,可能为五品以上官员家庭陪葬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