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象牙扇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象牙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此扇从颐和园珍宝库被英军少校霍雷肖·基特森(Horatio Kitson)掠取。1902年其家族将扇子以"东方奇珍"名义捐赠大英博物馆,入藏编号1936,1012.1。关键流转节点包括:1)1926年首次展出时被误标为"19世纪民俗工艺品";2)1971年X光扫描发现内部"禧"字暗记确认慈禧关联;3)2015年比对清宫《御用器物册》档案锁定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端阳节贡品。因英国《1963年大英博物馆法》禁止归还非犯罪所得文物,回归谈判迄今未果
文物描述
该文物为慈禧太后御用象牙扇(长48厘米,宽24.2厘米),现陈列于大英博物馆Room 33中国厅。扇体由整块象牙劈丝磨光后编织成形,双面采用立体镂雕工艺呈现道教天庭与世俗人物场景。扇面共雕刻逾百名神态各异的人物,细节精确至发丝衣褶,面部表情生动传神,局部镶嵌碧玺、翡翠及金属构件强化奢华感。经显微检测发现,工匠在无放大设备条件下完成0.1毫米级微雕,人物动作连贯构成动态叙事组图,扇背暗刻"大雅斋"印(慈禧画室堂号),证实其宫廷御制身份
历史背景
此扇制作于光绪年间(1875-1908年),正值晚清宫廷奢靡风气鼎盛期。慈禧为彰显权威,命造办处集中广东牙雕匠师倾三年制成,其工艺突破体现在:1)突破平面雕刻局限,首创360度旋转镂空技法塑造人物立体感;2)融合江南苏绣的劈丝技艺处理象牙纤维;3)以道教"瑶池赴会"题材隐喻权力永生。时值清政府财政枯竭(甲午战争赔款达2.3亿两白银),此耗资三万两的奢侈品成为民生凋敝的讽刺注脚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