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青花毛笔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流出宫廷(1912-1920s)
民国初年清廷解体,建福宫文物遭太监盗窃变卖,此笔经北京琉璃厂古玩商流入市场。
入藏大英博物馆(1920s-1956)
英国收藏家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在琉璃厂购得,1952年捐赠大英博物馆,纳入“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收藏(展厅95号)。
归属争议
英国以《1963年大英博物馆法》拒绝归还;中国2025年新《文物保护法》确立流失文物永久追索权,此笔成中英文物博弈焦点78。
现状警示:大英博物馆2023年曝出2000件藏品被盗事件,中国文物保管安全性受质疑
文物描述
此毛笔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宫廷御用文房器,核心特征如下:
形制工艺
瓷质笔管:通体施白釉,青花缠枝莲纹装饰,笔管中段模印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横款,釉面莹润,青花发色深沉翠蓝,符合万历官窑“回青料”呈色特征。
复合材质:笔头为动物毫毛(今已脱落),笔帽缺失,现存部分长15-18厘米(各资料记载略有差异),属罕见瓷质毛笔。
功能属性
非实用书写工具,而是万历皇帝赏玩之物,象征帝王身份与文人雅趣。其瓷质易碎特性表明其为陈设性礼器,与同期青花龙纹坐墩(大维德展厅藏)共同体现宫廷奢华
历史背景
万历朝青花瓷产量剧增,瓷质文具兴起。此类毛笔需先高温烧制瓷管,再手工植毫,成品率极低,现存完整器不足10件。
纹饰承嘉靖遗风:缠枝莲纹寓意“清廉”,龙纹、如意云纹等宫廷符号彰显皇权,与定陵出土万历青花梅瓶纹饰体系一致。
原存放于紫禁城建福宫(清代宫廷书画库),属帝王私藏文玩。同期剔红龙纹斗笔(1595年制)印证万历朝对奢华文具的推崇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