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笔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流出途径
清宫旧藏散佚:民国初年(1912-1920s),紫禁城建福宫文物遭太监盗卖,万历五彩笔洗经北京琉璃厂古玩商流入市场,1952年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将购自亚洲的瓷器捐赠,成立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笔洗等文房瓷存放于大英博物馆95号展厅
文物描述
明万历五彩瓷笔洗
形制纹饰:通体施白釉为底,五彩(红、黄、绿、蓝、紫)绘缠枝莲、西番莲纹,局部镂空雕花,釉色浓艳对比强烈,符合万历官窑"赤绘"风格。
工艺特征:釉上彩二次烧成,釉料含铅玻璃质,胎骨致密,圈足露胎处可见细腻瓷土。
功能定位:非实用器,属宫廷文房陈设品,与同期五彩镂空笔架(大英博物馆藏)构成御用文具组合
历史背景
明代文房瓷器的鼎盛
万历朝因资本主义萌芽带动瓷器量产,瓷质文具(笔洗、笔架、笔掭)成为身份象征。五彩瓷采用"古彩"技法,纹饰繁密,常见道教八宝、缠枝莲等皇家符号12。
笔洗形制承宋元传统,但明代首创瓷质镂空、雕塑化设计,如五彩笔洗与汝窑素洗形成工艺迭代67。
清代的技术演进
康熙朝创新釉里红与透雕结合(如蝴蝶笔洗),江西景德镇窑以高岭土提升胎釉结合度,釉色莹润如玉45。
晚清慈禧专供瓷(如"大雅斋"款)延续文房瓷奢华传统,但工艺逊于明鼎盛期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