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乾隆青玉交龙钮玺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劫掠与流转‌ ‌流失时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劫掠清漪园(时未更名颐和园),此玺随园内珍宝被掠‌。 ‌入藏路径‌: 由英军带回后流入私人收藏; 19世纪60年代由英国收藏家 ‌Harry Christy‌ 捐献给大英博物馆,纳入东方文物部馆藏‌

文物描述

材质‌:青白玉质,印面方正约‌四寸(约13厘米)‌,通体莹润无杂斑,符合乾隆朝宫廷玉料选材标准‌。 ‌钮式‌:圆雕交龙钮,双龙首尾相缠,龙目圆睁,须发以阴线精刻,龙爪紧握宝珠,钮高‌一寸五分(约5厘米)‌,彰显帝王威仪‌。 ‌铭文‌: 印面阳刻篆书 ‌“万寿山清漪园”‌ 六字‌; 印台四面阴刻乾隆甲申年(1764年)御制《万寿山清漪园记》,全文工整楷书,记述建园初衷与治国理念‌。 ‌附件‌:原配明黄色绶带留存至今,属清宫玺印典制‌

历史背景

制作时间‌:‌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与清漪园竣工同年,造办处玉作承制‌。 ‌历史事件‌: ‌建园背景‌: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庆祝生母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诞,疏浚昆明湖、堆筑万寿山,历时14年建成清漪园‌; ‌政治隐喻‌:乾隆在《清漪园记》中强调“治水”之名,实则打造皇家享乐园林‌。 ‌文化象征‌ ‌交龙钮规制‌:双龙象征帝王“天命所归”,宝珠代表皇权至高,与故宫藏“太上皇帝之宝”(青玉交龙钮)工艺同源‌。 ‌文本价值‌:印台铭文揭露乾隆以“水利工程”掩饰奢靡营建的真实意图,是清代宫廷营造史的一手史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