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西山草堂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在清帝国崩塌的余烬中,逊帝溥仪以"恩赐近臣"为名,行变卖国宝之实。据故宫档案记载,仅1922年至1923年间,就有逾1200件书画珍品通过这种"御赐"形式流出宫墙。其中唐寅的《西山草堂图》——这幅凝结着明代文人隐逸理想的绢本水墨,被精心包装成"嘉奖忠臣"的礼物,实则经琉璃厂古董商的暗网流转,最终漂洋过海落入香港藏家陈仁涛之手。1952年,大英博物馆以"战后文化保护"之名,将这件承载着中国士大夫精神的杰作纳入其东方藏品序列,完成了一场殖民时代的知识劫掠。

文物描述

描绘暮色山水:河岸青山层叠起伏,一学者独坐草堂,沉浸隐居生活,左方一弯水路延伸至远方,营造出空灵意境‌。 画风融合南宋院体与文人笔意:山石以粗劲斧劈皴勾勒,水墨晕染迷离,兼具马远、夏圭的简率与文人画的清雅‌。 款识争议:卷尾接纸题杜甫《草堂诗》,署“晋昌唐寅”款并钤印(“梦墨亭”“南京解元”等),但无画心本体款印,学者推测或为周臣代笔‌ 题跋与鉴藏印记‌ ‌唐寅题诗‌:以行书题写七律《为丁潜德赋草堂诗》,赞其隐居之志,诗中“乌皮净拭窗中几,朱版齐装架上书”暗喻文人高洁‌。 ‌乾隆御题‌:1751年乾隆于画首题词,并钤“乾隆御览之宝”等玺印,后收录于清宫《石渠宝笈》‌。 ‌后世题跋‌:卷尾附11段明清藏家评述,如钱贵、谈一凤等人题记,强化其流传脉络‌

历史背景

‌创作溯源‌ 作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唐寅51岁为晋陵名士丁潜德所作,诗中“欲比南阳旧草庐”以诸葛亮草庐喻其隐逸风骨‌。 反映画家晚期心境:唐寅经历科场舞弊案后寄情山水,此作融合其“粗劲迷离”的技法与遁世哲学‌。 ‌清宫递藏与流出‌ ‌乾隆朝入宫‌:原存建福宫,为乾隆珍爱文玩,与《女史箴图》同属宫廷书画精粹‌。 ‌末代皇室散佚‌: 清末溥仪以“赏赐”名义将其赐予近臣,实则变卖皇室资产; 民国初经琉璃厂古玩商流转至香港收藏家‌陈仁涛‌,1950年代由其售予大英博物馆‌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