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弥勒佛造像(熙平元年)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魏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该造像于20世纪初经文物贩子之手流失
文物描述
造型:通高30厘米,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顶有高肉髻,涡旋状发型,面相俊美威严,大眼细长,身着袒右肩袈裟,右手结无畏印,左手握衣角。
工艺:鎏金铜材质,台座饰仰覆莲瓣及卷草忍冬纹,背面刻有熙平元年(516年)发愿铭文,显示为渔阳郡信众所造。
特色:融合鲜卑族健硕形象与汉地技法,衣纹厚重写实,代表北魏"平城模式"艺术高峰
历史背景
该像制作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年),正值佛教艺术汉化关键期。其铭文记载的造像缘由,反映了北魏社会对弥勒"未来救世"信仰的盛行。作为丝路文化交流的见证,造像兼具犍陀罗艺术风格与中原审美特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