骉氏羌钟(12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周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9xxxx8706
流失过程
1928 年,怀履光直接参与盗墓,胁迫利诱当地村民公开大肆盗掘周天子陵,其中十二件被刘体智购得,最终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 。
文物描述
全套共14件青铜钮钟,大小相次,高度范围12.7~31.7厘米,符合战国编钟“一钟双音”的乐律体系。钟顶设环形钮(区别于西周甬钟长柱甬),便于悬挂于簨簴(钟架),体现东周编钟轻量化趋势。钟口呈扁圆形,两铣(钟口两侧)斜张,振动模式优化中高音频表现,适应战国宫廷雅乐需求。
历史背景
这套著名的骉氏羌钟是泉屋博古馆最重要的藏品之一,于1928年至1931年间出土于洛阳金村东周大墓,原为上海著名收藏家刘体智所得,后转归住友氏。泉屋收藏的这十二枚编钟并非完璧,整套钟应有十四枚,其中另外两枚为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所得,现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