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龙门石窟宾阳洞菩萨头部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20世纪上半叶,龙门石窟遭遇多次大规模盗掘。1912年后,军阀混战和古董商勾结导致大量佛像被切割盗走, 电锯 、 夜视仪 等工具被用于精准切割高浮雕造像。

文物描述

此菩萨头像原为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内右胁侍菩萨头部。覆斗状华冠,浅浮雕造型简洁浑整。宽额、弯眉上挑、双眼平直,阴线浅刻平雕。目光朦胧,鼻宽短,嘴角上翘内收,神情含蓄,面带微笑。头像造型简洁概括,语言简练,刀工锐利明晰。

历史背景

龙门石窟宾阳洞菩萨头部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后开凿的重要佛教艺术作品。作为皇家工程"宾阳三洞"的中洞主尊胁侍菩萨,其造像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与中原审美,面部呈现典型的"秀骨清像"风格:杏仁形双目低垂,嘴角含笑,高髻宝冠精雕细琢,既体现北魏上层社会推崇的玄学清谈之风,又暗含"法相庄严"的宗教内涵。该造像在20世纪初遭盗凿流失海外,现存头部残高约42厘米,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成为研究南北朝佛教艺术嬗变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标本。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