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释迦佛石立像(武定四年)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魏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其流失过程与20世纪初中国文物大规模外流背景相关,部分同类造像经古董商流转至海外博物馆
文物描述
形制:通高约57.5厘米,背屏式设计,主尊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腰方座,头光饰莲瓣纹,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右手施说法印,左手结禅定印,体现北魏晚期至东魏过渡期"秀骨清像"风格。
工艺:石灰石材质,背面刻有"大魏武定四年……比丘僧道智……採匠京都"铭文,显示由僧人主持、京都工匠协作完成
历史背景
此像制作于东魏迁都邺城(534年)后佛教艺术转型期,融合鲜卑健硕特征与汉式衣纹,铭文记载的造像缘由反映了僧俗信众对释迦信仰的虔诚。现藏于邺城考古博物馆的同类造像,为研究"邺城模式"艺术演变提供了重要实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