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菩萨立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五代十国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敦煌藏经洞的文物掠夺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以 英国人斯坦因 、 法国人伯希和 、 日本人大谷光瑞 等探险队为核心,通过欺骗性购买和非法挖掘,将大量文物运往海外。
文物描述
五代敦煌莫高窟绢画《二菩萨立像》为唐代中晚期(约9世纪)作品,出自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1-847年)。画面以绢本设色呈现双观音对称立像,高147.3厘米,宽105.3厘米,采用典型唐代工笔技法,衣纹线条精细,面部晕染立体。其特殊双菩萨题材与供养题记(含"义温"等名)具有重要断代价值,现存大英博物馆(斯坦因收集品),是研究吐蕃时期汉藏艺术交融与佛教信仰的关键实物。
历史背景
五代敦煌莫高窟绢画《二菩萨立像》创作于10世纪中叶至11世纪初(约947-978年),正值敦煌曹氏归义军政权时期。该作品反映了五代时期敦煌佛教艺术的典型特征:在继承唐代丰腴造型的基础上,菩萨形象更趋修长典雅,衣饰纹样趋于繁复,色彩运用更为富丽。画面中二菩萨呈对称式构图,手持莲花与净瓶等法器,面部表情静谧庄严,展现了敦煌艺术从中唐向宋代过渡时期的风格演变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