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鸟佩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程
文物描述
玉佩呈片状,雕琢精细,展现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凤鸟形象。凤鸟胸前雕有四组扉牙,身饰羽翅纹,头戴高冠,冠上两面分别刻有“牧”“侯”二字,彰显其独特地位。此玉鸟佩两面纹饰相同,工艺精湛,是商代高冠玉鸟的典型代表,不仅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玉雕技艺,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凤文化及商代玉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历史背景
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11世纪)玉雕艺术的典型代表。商代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玉器作为礼器与权力象征,在祭祀、丧葬等重大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此玉佩上的凤鸟形象与"牧""侯"铭文,可能暗示其与商代贵族或方国首领的关联——"牧"或指管理畜牧的官职,"侯"则是商王分封的地方统治者称号。这类高冠玉鸟常见于殷墟贵族墓(如妇好墓),其造型融合了神话崇拜与现实权力标识,反映了商代"神权政治"的特点。该文物很可能是20世纪初通过古董商(如卢芹斋)或战时渠道流入日本,成为近代文物流散的缩影。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