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虎鎛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周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9xxxx8706

流失过程

传为清末湖南‌安化县与宁乡县交界处‌盗掘出土,晚清宗室重臣盛昱(爱新觉罗氏)收藏,1899年盛昱逝世后流入市场,1903年由京都古董商‌藤田弥助‌经手,以‌4000日元‌售予住友春翠‌,1920年5月入驻住友家族库,1960年泉屋博古馆开馆后公开展陈‌。

文物描述

通高‌35.7厘米‌,重‌5.09公斤‌,为商代晚期青铜卣的典型代表‌,踞虎前爪环抱一人,人赤足踏于虎爪上,呈坐姿与虎胸腹相贴。虎口大张露齿,双耳竖立,双目圆凸,传递神秘狞厉感‌。盖顶铸立体圆雕鹿形钮,鹿角分叉上扬,与虎背饕餮纹形成动静对比‌,X光扫描显示背部最薄处‌不足2毫米‌,喉部人虎连接区稍厚(2.8-3.5毫米),体现极限制铜技术‌。

历史背景

采用‌复合泥范分铸法‌:虎身、人像、提梁分铸后榫卯嵌接,接缝隐匿于纹饰;提梁两端兽首衔环与虎肩榫头咬合,可自由转动‌。虎为巫师沟通天神媒介,人虎交融象征神权‌,反映长江流域土著虎崇拜。虎食人卣以‌惊悚的图腾叙事‌与‌技术极限的铸造工艺‌,成为商代南方青铜文明的绝响。其从湖南乡野到日本财阀密库的流转,映射近代东亚文物流失的集体创伤——两件存世虎卣均流落异邦,无一存于故土‌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