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水晶球(重49磅)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玻璃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原为缅甸进贡清宫的珍宝,慈禧特制日本银质海浪纹底座相配,1927年由美国商人埃尔德里奇·R·约翰逊从费城百货公司购得并捐赠给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1988年曾被盗又经FBI追回
文物描述
主体:直径25.4厘米的天然白水晶球,重22.23公斤(49磅),透明度极高,表面抛光如镜,为现存世界第三大白水晶球。
底座:波浪形银质托架源自日本,錾刻浮世绘风格海浪纹,每片浪花水滴立体分明,与水晶球形成"惊涛托月"的意境
历史背景
该水晶球可能为19世纪末缅甸王室贡品,慈禧将其置于寝宫把玩,底座铭文"日本制造"暗示明治维新后中日工艺交流。其流转经历折射出清末民初文物外流的典型路径——从宫廷散佚至洋行,最终成为海外博物馆"中国收藏"的象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