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盖瓠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9xxxx8706
流失过程
1902–1920年间由住友春翠购藏,属其“系统性收藏商周青铜器”计划的一部分(同期入藏包括虎卣、夔神鼓)
文物描述
战国早期(约公元前5世纪),通高32.3厘米,重2.28千克,属青铜酒器中的罕见器型,盖作立体圆雕立鸟造型,鸟首高昂,双目圆睁,鸟喙通过铰链结构与壶身连接,可自由开合,壶体仿瓠瓜(葫芦)形态,颈部细长倾斜,鼓腹下垂,兼具仿生美感与实用功能,壶颈一侧设半环形兽首鋬手,以四节蛇纹链环与盖钮鸟尾相连,链环每节饰卷尾蛇纹,工艺精巧。
历史背景
瓠壶或用于盛放祭祀用“玄酒”(清水),《周礼》载“春祠夏礿,祼用鸡彝鸟彝”,鸟形盖可能象征通天神鸟,壶身仿瓠瓜造型与链式提梁,疑似受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壶设计启发,便于马上携带。此壶以仿生瓠形与活动鸟盖的奇巧设计,成为战国青铜器实用主义的典范。其链式提梁暗示游牧文化与中原礼制的碰撞,而泉屋与山西两器的南北呼应,更映射了青铜文明在列国争雄中的多元绽放。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