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汉代漆鞘铁刃汉剑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汉
文物材质
铁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当年被清王朝储存于圆明园中,然而后面却在英法联军掠夺下,不仅一把火烧了圆明园,还抢走了我国的许多文物,这把汉剑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的文物从此就流落他乡。

文物描述

此剑由漆木雕剑首、剑格和铁刃组成,外套漆木剑鞘。剑首尚有金饰痕迹。鞘上还有漆木剑璏和剑珌,雕成相缠的镂空龙或蛇纹,与剑首和剑格的设计相配。精致的漆木剑饰表明这柄长剑应该不是用于实战,而是当时贵族男性衣饰的一部分。髹漆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尤盛于华南;但漆木剑饰的镂空设计也可能受到来自欧亚草原的金属器装饰风格影响,同时期的玉器也是如此。藏在剑鞘内的是铁质剑刃。中国在公元前300年前已开始使用铁,并逐渐以铁取代青铜作为武器的主要材料。铁和盐的生产在汉武帝一代开始国有化。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富,同时削弱了地方的力量。

历史背景

汉代冶铁技术成熟(如百炼钢),铁剑因性能优越取代青铜剑,成为军事与礼仪重器。官方推动漆器工艺发展,剑鞘采用木胎髹漆,兼具保护与装饰功能,是贵族身份象征。延续周代“君子佩剑”礼制,剑为身份等级标志;汉代尚武之风盛行,文人贵族皆以佩剑为风尚。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