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霁蓝釉金龙纹瓷五供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推测可能因清末战乱或西方传教士、古董商收购流出中国,后入藏吉美博物馆
文物描述
1. 组合构成:五供由香炉 1 件、烛台 2 件、花觚 2 件组成,均为乾隆朝典型祭祀器形制:
- 香炉:高约 30 厘米,敞口、束颈、鼓腹、圈足,腹部饰凸弦纹,两侧置对称兽首耳;
- 烛台:高约 25 厘米,分上下层,上层为圆盘状烛插,中层束腰,下层为覆盆式底座,柱身饰蕉叶纹;
- 花觚:高约 28 厘米,喇叭口、长颈、鼓腹、撇足,仿青铜器觚形,颈部饰蕉叶纹,腹部饰变形兽面纹;
2. 纹饰特征:通体施霁蓝釉,釉色深沉如蓝宝石,以金彩绘行龙纹(香炉腹部饰两条赶珠龙,烛台、花觚颈部饰单龙纹),龙纹张口露齿,须发飘逸,爪握宝珠,姿态矫健;
3. 款识装饰:香炉底部书青花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笔触工整,金彩虽经岁月磨损仍可见光泽。
历史背景
1. 制作背景:乾隆朝国力强盛,宫廷御窑厂规模空前,此五供可能为皇家祭祀活动(如祭天、祭祖)定制,或用于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皇家苑囿的佛堂、祠堂;
2. 工艺传承:继康熙、雍正朝之后,乾隆朝霁蓝釉技术臻于巅峰,金彩装饰更趋繁复,此五供与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霁蓝釉金彩牺耳尊工艺同源,体现官窑 “精益求精” 的制作标准。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